纪检监察
怀川家风家训故事|杨嗣修 | ||
更新时间:2025-4-9 15:50:59 来源:清风焦作 作者:清风焦作 点击数:25 | ||
人物生平: 杨嗣修(1564年—1648年),字幼淑,号景欧,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焦作沁阳市柏香镇)人。系宋朝杨家将嫡系后裔,老令公杨业第25世孙、“杨六郎”杨延昭第24世孙。明崇祯初年任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宁夏巡抚,被郡人称为“杨都堂”。
(图片来自网络)
杨嗣修主政地方十年,恪尽职守,勤政忧民,清廉威惠。任衡州知府时,地方盗匪猖獗,官盗勾结,欺压百姓。他到任后整肃吏政,很快平息盗匪,当地百姓纷纷称颂。他还在石鼓书院设坛讲学,与乡绅名士谈文论政,教化黎民百姓。担任神木参政和榆林中路暗察使时,杨嗣修极其重视民生,号令当地军民勤于农桑,成效颇丰,受到朝廷奖擢,并提升其为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宁夏巡抚。出巡后,他整肃兵乱、安抚黎民,休养生息,实现了社会安定、边民安居乐业。此时,御史樊尚璟以其涉袁崇焕案和固原兵变,奏请皇上将其罢官,突遭弹劾,以至回籍听勘。虽然一年后冤狱得到昭雪,但他却执意致仕辞官,留在了家乡。虽然没有了官职,但他仍向朝廷进谏,请求减轻怀庆府自明初以来的高额税赋,得到了朝廷的采纳,仅河内县每年就豁免皇粮6000石。同时,还建议实施了“无地不纳赋税”的新政。 崇祯三年,杨嗣修在柏香镇上兴建义学延香馆,延请名师为家贫而不能读书的镇民子弟讲课授业。他还购置百余亩水田,将耕作收入用于资助远道的学子和贫困学生。 杨嗣修为官多年,主政一地,造福一方,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家规家训: 忠信孝廉,礼义勤俭;耕读不厌,诗书传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