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凝心聚力勇闯焦作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
更新时间:2023-12-13 11:01:53    来源:大河网    作者:单菊萍 张…     点击数: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的重要任务。本文研究了焦作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借鉴了外地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凝心聚力勇闯焦作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对策建议。

一、焦作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2023年上半年,焦作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动能增强态势,地区生产总值1147.6亿元,增长4.2%,居全省第6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3亿元,增长5.2%,居全省第10位。

(一)稳中向好。一是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夏粮总产量143万吨。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居全省第5位。二是工业生产稳定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居全省第2位。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三是服务业加速恢复。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发放消费券1780万元,带动消费4.7亿元。旅游综合收入228亿元。四是有效投资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居全省第6位。省、市重点项目和6个省“双百工程”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83.9%、79.7%、54.8%。五是消费品市场持续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4%,居全省第3位。零售业增值税、车辆购置税分别同比增长114.2%、18%,分别居全省第1、第3位。六是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7%。

(二)稳中提质。一是传统产业持续升级。516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422个“四化改造”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25亿元、262亿元,新增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7家。二是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材料产业规模达380亿,新开通464个5G基站。三是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17个重大项目入选全省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库,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047.5亿元、1952.2亿元,开工建设焦煤集团大宗物资综合物流枢纽等重大物流项目。四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博爱县、武陟县完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任务,沁阳柏香镇创建国家级农业强镇,马宣寨村、坞头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三)动能增强。一是加强了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创新载体6个,省级创新载体平台283个,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多层次良性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二是培育了创新型企业。备案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61家,入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7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三是实施了科技攻关项目。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项目22个,累计发放科技贷款10.8亿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7.1亿元。四是深化了市校融合发展。实施“千名专家进千企”行动,举办了三场河南理工大学重点科技成果发布暨对接洽谈活动,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对接活动40余次,发布先进科技成果39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4项。

二、存在问题

(一)工业运行承压。一是工业用电量呈现回落态势。昊华宇航、焦煤集团、宏达钢铁上半年用电量分别同比下降31.0%、27.5%、6.3%。二是工业产品价格下跌。目前监测的14种重点工业产品价格有12种不同程度下跌。其中六氟磷酸锂、商品煤、PVC、烧碱、钛白粉等5种工业产品价格分别同比下降36.4%、29.1%、27.1%、20.3%、16.3%。三是企业盈利空间压缩。多氟多、中铝中州、万方铝业、昊华宇航等企业营收降幅超15%,前30纳税大户中12家企业税收下降、9家降幅超20%。

(二)需求恢复放缓。一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1.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5位。二是土地出让收入完成11.4亿元,为年预算的12.4%,低于序时进度37.6个百分点,短收34.5亿元。三是商品房销售面积上半年较一季度下降16.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3%。四是消费意愿转弱,6月份全市住户存款增加63.5亿元,同比多增23.4亿元。五是市场主体不活跃,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仅净增4737户。

(三)部分领域存在风险隐患。一是收入增长不均。中站区增长17.6%,修武县下降19.3%。二是政府债务风险升高。解放区和山阳区已经进入高风险等级。三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不断增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四是存在金融风险。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3.91%,同比提高0.67个百分点。

三、外地的先进经验

(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成果显现。长三角上半年发展态势良好,优势凸显,沪苏浙皖一市三省上半年GDP增速全部超过6%,跑赢全国,其中,上海以9.7%的增速领跑长三角,也领跑全国。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成绩既有疫情后经济恢复的大背景,更是区域一体化带来的结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5年,前期的磨合、积累带来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区域分工更明确,区域内大产业链、全产业链越来越完善、平衡,传统产业链在长三角拉长、资源配置更完善,新兴产业链扩散得更快。所以,长三角是整个区域在发力,不止是三省一市各自的事情。长三角“平台效应”带来“流量经济”,其中以上海最为突出。具体来说,即构建平台集聚资源,进行资源共享。很多企业将总部设在上海,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剧,比如双向“飞地经济”模式等,在长三角甚至全国范围内与上海形成分工体系,很多企业甚至很多城市把一些功能尤其是对外功能放在上海,借助上海这个平台,进行各种要素之间的流动。

(二)佛山是实打实的中国工业第五城。2022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87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761.8亿元,两项指标均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五位,仅次于上海、深圳、苏州、重庆。一是佛山千亿产业数量广东第一、全国第三。中国内地主要城市的千亿产业数量,上海有12个千亿产业,排名第一;苏州11个,排名第二;佛山、重庆、无锡各有9个,并列第三。在广东省内,佛山有9个千亿产业集群,数量排名第一,其次是东莞7个、深圳6个、广州5个。二是佛山有很强的创造“灯塔工厂”能力。“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全球制造业中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最高的工厂。截至2023年1月,全球已有132座工厂获评“灯塔工厂”,其中有50个“灯塔工厂”在中国,江苏有9个,排名第一;广东有7个,排名第二。在广东省内,佛山有2座“灯塔工厂”,分别为美的微波炉顺德工厂、美的厨热顺德工厂,与广州、深圳均并列全省第一,其次中山也有一座“灯塔工厂”。

(三)“湖区经济”正在加速崛起。湖区越来越成为集聚创新资源的科创高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位于城市周边的湖区正在突破水源补给、观光休闲、交通运输、生态涵养等传统功能,逐渐成为汇聚创新人才、科研载体、新兴产业等创新资源的新型“科技创新空间”,比如东莞的松山湖、苏州工业园区的独墅湖、宜兴的“三汣”、成都的兴隆湖等,形成了特有的“湖区经济”形态,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华为研发部门从深圳搬迁到东莞松山湖,促使创新资源在一个新的场域集聚,松山湖科学城拔地而起。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初步建成集教育科研、新兴产业、生活配套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太湖周边的苏州、无锡、常州、湖州等城市,均把目光集中在近湖区域,纷纷推出打造生态创新湖区行动规划。

(四)广州CBD建设和培育新经济。一是CBD是城市品牌形象的最佳载体,也是一座城市最好的“自我介绍”。这方面,广州是中国城市的佼佼者,其打造的CBD珠江新城颜值出众、首位度超高、品牌效应极强,让整个城市充满着凝聚力与向心力,并与上海陆家嘴、北京CBD并称三大国家级CBD。二是培育新经济。‍‍广州的科创产业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民营科技公司与独角兽。互联网时代,广州孕育出网易、微信、唯品会、欢聚时代、酷狗音乐、UC浏览器、荔枝FM、三七互娱等一连串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近两年,广州培育出希音(估值4000亿)、Temu两个电商领域的超级独角兽。在新能源时代,广州也培育出广汽埃安与小鹏汽车两个龙头企业。根据2023年发布的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广州有22家企业上榜,排名全国第四、全球第八。其中千亿级独角兽广州有2家、百亿级以上独角兽有13家。

四、凝心聚力勇闯焦作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对策建议

(一)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一是加强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接,促进焦作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二是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加快推进焦作与郑州、新乡、晋城、济源、洛阳、开封等周边城市的一体化发展,构建平台集聚资源,进行资源共享,促进经济要素在城市间相互流动,建设更加快捷的高铁、高速等交通网络。三是抓住我国陆运陆权正在快速崛起的机遇,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借力郑欧班列,加快对俄罗斯、中亚、东欧、东盟、非洲等地出口。四是可将焦作打造为我国核心制造业产业链的战略备份基地。未来几十年,我国外部环境可能要迎接“惊涛骇浪”的考验。在极端情况下,我国的核心制造业产业链需要进行战略备份。焦作背靠太行山、南临黄河,农业丰硕,是老工业基地,是各大央企建设制造业基地的较好位置。五是焦作也是长三角产业链通过安徽向内地辐射的承载地。

(二)打造焦作工业城市。焦作经济发展的根基是工业,工业曾经引领焦作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焦作财政收入规模跃居全省第三位,达到历史最高位次。当前,焦作经济要想高质量发展依然要大力发展工业。一是提高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数量。打造“356特色产业集群”,加快“一城一都一基地建设”。培育新兴产业,焦作的金刚石产业有发展潜力,需要资源聚集,提质增效。二是打造焦作的“灯塔工厂”,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可以培育焦作本地的龙佰集团、多氟多、大咖国际、蒙牛等企业,也需要引进美的、海尔、联想、亿滋、工业富联、华谊新材料、纬创资通、联合利华、宁德时代等先进企业。

(三)发展“山水经济”。一是在当下数字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逻辑下产生了一种“新地理”,是指“某一辖区或地区的增长,越来越取决于特定的企业家群体或者工人群体是否选择在那里居住”。这些特定的个体投资者、工程师、系统分析员、科学家、具有创造性的工人,逐渐成为“精明的地点消费者”。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现代社会创新资源更多向风景好的地方集聚,美丽风景与美丽经济在现代社会具有很强的孪生性。未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不仅是工业化,还以文化孕育价值取向、以宜居生活环境吸引创新人才,从而培育新经济驱动城市发展。二是在北部浅山区、南水北调和大沙河两岸、龙源湖和沁泉湖周边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特色教育、科研院所、高端医疗、生物科技农业、体育时尚休闲运动、新型消费场所、生活配套设施等,打造集聚创新资源的科创高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将旅游景点、购物商城、小吃街、民宿、娱乐等资源“串珠成链”,通过政府宣传、旅行社引导,促进旅游、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消费。

(四)建设CBD和培育新经济。一是加快新河商务区建设。把新河商务区打造成焦作的商务活动中心,集中金融、商贸、文化、服务、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设施。配备完善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布局大量的公司、金融机构、企业财团在这里开展各种商务活动。通过CBD来提升城市的向心力与品牌形象。二是培育新经济。广州的新经济企业大多不是来自政府主动的产业布局,而是来自民营经济的自发成长。这说明,焦作搞新经济除了靠政府主动的产业布局,还可以在民营经济的培育上发力。

(五)发展未来产业。未来产业由科技创新驱动,将改变产业形态和产业体系,甚至带来技术经济范式的变化,从而引发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未来产业可以在新一轮变革中占得先机,焦作市可以重点发展智能、健康、绿色三大主导技术群。一是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与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产业。二是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基因编辑、脑科学、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产业。三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氢能、储能、太阳能、智能电网等产业。

(六)做强县区经济。一是县区跟随焦作共生发展。县区融入焦作、配套焦作、服务焦作。先行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高效融入环焦产业分工,共建共享同城公共服务,无缝对接规划战略制度。二是工业迭代升级自驱发展。打造以极致化产业分工为支撑的县区特色地标型产业集群。产业组团链式集群发展,科技品牌双轮驱动,智改数转传统产业,抢跑领跑产品市场。三是科技赋能抢跑助力发展。围绕技术研发本地化、生产规模化、反馈体系化,引导创新成果在县区转化孵化。超前布局科学城,布局创新策源高能级载体,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四是最优成本驱动引领发展。如何打造最低成本洼地、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将成为下一步县区竞争焦点。迭代升级打造成本最低交易市场,打造最低物流成本通道,打造暖心贴心的青年创新县区,打造超一流营商环境。

(七)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房地产需要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即从被错误地界定为“支柱产业”转型为社会必需品。一旦房地产被界定为支柱产业,必然产生恶果。焦作房地产的转型既是必然,但同时也是一个机会。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焦作已经从从前的“固定社会”转型成为“流动社会”,但焦作市的房地产显然还不适应流动社会的需要。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公租房的缺失。尽管政府提倡公租房已经有数年,但政策迟迟得不到有效执行。实际上,政府完全可以利用这次危机把公租房体系建立起来。可以通过成立房地产基金,银行、国企、国资、民资合作来执行。同时,也可以推进高质量城市化来消化房地产存量,建设更多的停车场、养老院和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在优质房地产建设方面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现在的房地产千篇一律,根本满足不了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

(八)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可以产生大量就业,带动运输、商贸、地产、金融保险、信息等产业发展。建议着力建设以焦作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的现代物流中心。这就需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一是积极争取郑欧班列、郑州航空港到焦作的延伸,将焦作打造成到郑州的最便捷、成本最低的物流枢纽。二是加快山东港口集团豫北内陆港项目建设,打造内陆集装箱综合场站,并通过铁路专用线实现与港口的无缝对接。三是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进园区、接厂区,合理有序推进大宗商品等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支持道路运输业。

(九)利用国有资本进行产业投资。学习合肥国有资本投资京东方、维信诺、蔚来汽车等公司的经验,以投促引,资本招商。利用焦作市投资集团、焦作国资集团等国资平台作为资本招商的“牵引器”和“主力军”,在产业投资方面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叠加效应。在确认潜质项目后,通过国有资本领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共同进行项目培育、产业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后可以分享红利,也可以择机退出,重新筛选新项目。

(十)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在经济发展快的时候,发展可以消耗掉政府债务。但是政府债务并不会因为经济减缓而减少。政府债务并非因为消费过度所致,而是因为不当的建设过度所致。也就是说,政府拥有大量的资产。要化解债务危机,政府可以通过出售资产,在减轻财务危机的同时让渡出更多的经济空间给民营企业。未来要控制政府债务,必须改变现存预算“软约束”体系。需要改革政府考核标准和体系,遏制债务冲动。同时,也必须理顺财政关系,真正让地方政府负责地方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