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焦作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 ||
更新时间:2024-3-19 8:25:08 来源:焦作经济 作者:张许良 点击数: | ||
中共焦作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焦作新篇章”,职业教育将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近年来,焦作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水平。 一、焦作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培育了职业院校。建成了以高等职业院校为引领、中职学校为基础、各类成人职业培训班为补充的职业教育体系。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3所,其中高职院校5所,在校生5.2万人;中职学校18所,在校生3.4万人,开设有计算机、旅游、机械加工、建筑、电子商务、汽修、现代农业、幼儿保育、护理、体育等专业。 (二)加强了“双高工程”建设。2019年起,河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启动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简称“双高工程”)。焦作市现有省级“双高工程”学校7所,分别为河南工业和信息化学院、焦作大学、焦作师专、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焦作技师学院、博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孟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三)推行了“双元”培育。焦作市23所职业院校和83家企业签约合作,设立企业“冠名班”92个,实训基地60个。建立“双元”培育企业98家,龙佰集团等9家企业纳入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目录,另有6家企业申报省第四批产教融合型企业。 (四)开展了职业技能认定。积极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截至2023年底,焦作市共有企业自主评价机构97家,累计发证10.16万张;社评机构22家,专项能力考核机构15家,累计发证5.69万张;院校评价机构24家,累计发证4.88万张。 二、焦作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焦作市职业院校普遍面临办学经费不足问题,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等方面缺乏资金支持,制约学校的长远发展。目前,焦作市中职学校实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标准为500元/生,与周边省辖市(新乡800元/生,济源1300元/生,鹤壁800元/生,商丘900元/生)相比偏低,在全省属于较低水平。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按规定应给予的补贴财政要调控35%,大大降低了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积极性。 (二)招生难。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学生首先选择到普通高中就读,从而考上大学。多数家长对职业院校“不接受”。二是就业困难。职业院校毕业生学历偏低,工作不稳定,工资偏低。企业招工一般要求大专以上学历,高级工相当于大专,但在学信网查不到。三是社会人员的素质普遍在提高,学生普遍想上大学本科,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在减弱。 (三)学校专业与焦作市产业不匹配。一方面,焦作市职业院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开设的专业不能精准对接焦作市的“3+13+N”产业链群(新材料、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原料药、节能环保、氢能及储能、电子信息等)、“4+N”现代服务业体系(文旅文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型制造业等),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存在偏差。另一方面,焦作市“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业课教师的67.4%,文化理论课教师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少,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差,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特别是中职学校缺乏专业课教师招聘自主权,统招教师依然以学历为选拔标准,难以满足专业课教学需求,同时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缺乏双向流动。 (四)校企合作融合度不高。一是校企合作的形式大于内涵。企业多以用工需求为目的与学校开展合作,特别是生产性企业,更多注重用工,很少关注培养过程。学校也主要是通过学生实习就业与企业合作,很难实现专业共建、课程共担、基地共建、教材共编、人才共育等过程化深度合作。二是学校有意愿,热情度更高,但企业有赶工期、安全、盈利、发放实习补贴等方面的担忧,积极性不高,大多不愿意接纳学生顶岗实习。三是合作规程不规范,出台的校企合作相关政策缺乏监督考核的有力措施。 (五)完成取证任务难度大。一是上级下达任务重,学校毕业生人数少。二是岗课赛证融通任务艰巨,部分专业缺乏培养体系及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学历教育课程和证书的认证培训课程不能较好融合。三是社会人员参与培训的意识淡薄,生源紧缺。四是1+X考证费用较高,影响参与考证的人数。五是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存在问题,如焊工专业技能等级没有部门考核发证,毕业生需要重新参加社会机构一定学时的培训后,才能在专业机构考试取证。 三、焦作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 (一)加大经费投入。一是加大职业教育的财政资金投入,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予以资金支持。二是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拨款额度。三是降低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调控比例。四是支持社会资金参与职业院校办学。五是加大培训力度,自主创收。 (二)进行职业教育改革。一是进行资源整合,专业相近的职业院校可以整合。二是生源不好,就业特别困难的职业院校转型。三是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升级,如焦作大学和焦作师专联合升本科,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和焦作技师学院联合升专科,焦作卫生医药学校升专科。四是积极与开放大学对接,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同时考取中职、大专、技能三证。五是职业院校积极争取入围省级乃至国家“双高计划”。 (三)加强专业设置与焦作市产业的匹配度。一是优化职业教育专业体系。聚焦焦作市“3+13+N”产业链群、“4+N”现代服务业体系,优先发展新材料、绿色食品、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等一批人才紧缺专业,改造升级化工、医药、建筑等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养过剩、就业率低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焦作市产业链的专业体系。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编制周转池”“固定岗+流动岗”“设置特聘岗位”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支持职业院校自主聘用能工巧匠带项目、带技术进入校园,鼓励企业聘任职业院校师生从事科技研发、员工培训、产品营销等工作。 (四)深化校企融合。一是出台扶持校企合作的政策。明确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范围、内容界定、收费标准、收费流程等,规范合作规程,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二是建立校企需求信息平台。实现校企合作的信息共享,提高合作的效率和便捷性,让更多的企业和职业院校了解校企合作的优势和机会,鼓励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三是引导企业进校园,支持职业院校建设,深度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习培训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开展“订单班、冠名班、定向班”等合作,真正实现入校是学生、入企是职工。四是课堂进企业,学生第一年在学校,第二、三年在企业实习,节省学校开支。五是支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院校,如龙佰集团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真正把学校的“教”与企业的“产”融合起来。六是大力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精心遴选一批重点扶持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入库。 (五)加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一是加强业务指导。人社、教育等部门经常深入职业院校指导,帮助规范开展培训和取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使培训和取证各环节依规依制。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宣传,提高社会人员的参训意识。加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代表中技能人才的结构比例,推动技能人才参政议政,增强职业的荣誉感。提高社区居民、下岗职工、企业职工等重点人群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鼓励技能人才积极参与各项技能比赛,对于优秀技能人才参照人才引进相关待遇,营造全社会“崇技尚能”的新风尚。三是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学生基数。四是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效果。五是适当降低1+X考证费用,减轻考证人员压力。六是协调应急管理部门,使焊工专业技能等级考核,毕业生不再参加社会机构培训,直接在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资格考试中心考试取证。 (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缓解家长对职业教育的焦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在全社会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理念,提升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认同。二是全面对接职教高考,引导市内各中职学校按照省职教高考制度要求,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和教学大纲,按照职教高考“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各占50%的规定,优化调整教学时间安排,兼顾好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三是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焦作市落户、就业、薪酬待遇、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高等院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四是依托现有职业院校,建设面向社会开放的职业启蒙和职业体验基地,开展全社会职业技能体验活动,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系焦作市政协委员、中共焦作市委党校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