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关于焦作市种植业集群发展问题的研究
更新时间:2018/10/19 10:53:0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数:
一、焦作市种植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十二五”以来,焦作市委、市政府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工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市北山、中川、南滩和产业发展实际,提出重点建设焦作面品、玉米、肉品、怀药、乳品、果蔬、调味品、饮品、林产品等九大类、十八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到2015年前半年我市种植业集群达14个之多,在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一)龙头快速发展,集群雏形日渐形成
目前,我市种植业产业集群已达14个,省重点龙头企业33家,市重点龙头企业11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4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以上。小麦面粉及方便食品、玉米淀粉及淀粉糖、调味品、饮料的生产量居全省前列,呈现集群发展态势。在最近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综合评比中,六个行业十强我市有七家企业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二位。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先后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挂牌。优质小麦、专用玉米分别达到350万吨、210万吨。我市先后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质小麦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基地和全国优质果蔬加工示范基地,为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面品集群3个(武陟斯美特面业产业化集群、温县天香面业产业化集群、河南博爱农场面品产业化集群)、玉米集群2个(孟州华兴玉米产业化集群、河南鑫源淀粉糖产业化集群)、怀药集群2个(伟康、保和堂)、果蔬集群2个(焦作淼雨果蔬产业化集群、河南妙字号果蔬产业化集群)、调味品集群1个(京华)、林木集群3个(焦作瑞丰、孟州奥森、武陟江河)等。其中,有8个集群被省政府命名为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居豫北地区首位。全市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我市设立全资子公司3家(大用食品、正虹饲料、六和饲料);以斯美特、天香、淼雨等为代表的本土知名企业快速发展;有7个种植业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达154.3亿元。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已初具规模,龙头快速发展,带动作用日渐明显,集群雏形日渐形成。
(二)产业链条不断延长,纽带作用日渐突出
产业链条的长短不仅反应产业集群发展的成熟程度,而且,决定着产业龙头对产业的带动作用。目前,武陟斯美特面业产业集群,联动河南品正食品、焦作绿叶食品、河南双马纸品、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大户、超市、面制品加工等15家企业和单位,辐射带动我市小麦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就地转化率达85%以上,集群年销售收入达34.25亿元,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温县天香面业产业化集群,联动河南麦乡粮食购销储备有限公司、焦作麦乡高科、焦作胜大饲料、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大户、超市、面制品加工等39家企业和单位,辐射带动小麦种植面积达36万亩,实现小麦就地转化率达52%,集群销售收入达20.9亿元。焦作淼雨果蔬产业化集群,联动孟州淼雨果蔬业、焦作淼雨生态农林开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大户、超市、物流等17家企业和单位,辐射带动果蔬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实现产品就地转化率达70%以上,销售收入达16亿元。孟州华兴玉米产业化集群,联动孟州华兴食用酒精、孟州市华兴生物化工、河南顺达化工、沁阳友邦水处理剂厂、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大户、加工、包装、运输等18家企业和单位,辐射带动玉米种植面积达120万亩,小麦就地转化率达88%,集群销售收入42亿元。河南妙字号果蔬产业化集群,联动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大户、加工、销售、超市等50家企业和单位,辐射带动果蔬种植面积达27万亩,实现果蔬就地转化率达55%,集群销售收入达11.8亿元。以焦作瑞丰、孟州奥森、武陟江河等为龙头的林产企业集群发展迅速,涉林合作社达到110家,各类木材加工企业480家,年加工能力54万立方米,年产值7亿元,直接从事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就有7万余人,间接带动15万劳动力从事相关产业,农民每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旅游、林果、林药深加工迅猛发展,全市年森林旅游产值达3500万元,年产果醋饮品10万吨,规模位居河南省同行业前列,种植业产业集群不断走向成熟。
龙头企业的牵动能力直接决定着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和成效,是实施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纽带作用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斯美特食品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全省第二大方便面生产企业,年产方便面147.3亿包,产销量跨入全国五强之列,入选河南省食品工业50强;淼雨饮品公司成为全国果醋产品国家标准制定单位,为沃尔玛贴牌加工果醋系列产品;孟州华兴公司是省内第二大食用酒精生产企业,在省内生产氨基酸的种类也最多,倍他环状糊精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以焦作特色怀药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伟康公司,带动了怀药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成为怀药发展的领军品牌。斯美特、天香、栗子园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我市农业在国家品牌创建上的大突破。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和质量迅速提升,助推了农业种养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705家,辐射带动农户30万户,其中种植类合作社达1605家, 涌现出了象菡香稻米、孟香果蔬等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典型,成为河南乃至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先进典范。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增强了种植业集群发展的竞争力,也提升了纽带作用。
(三)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增长较快
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县域经济迅速发展,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提升。目前,孟州市粮食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是本地粮食产量的3倍,粮食加工企业实现利税1.1亿元;形成了以鑫源、华兴、金玉米等4家省重点龙头企业为主的玉米加工企业群,并成功引进了广济药业,使县域经济的竞争力显著增强;武陟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05家,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均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三分之一以上;以斯美特、正龙等企业为主的小麦加工企业群,引进了“三全”、“思念”等多家速冻食品企业,年加工能力近20万吨;博爱县的海华纺织、燕京啤酒都是本地的纳税大户。温县以伟康、保和堂、健国为主进行怀药精深加工,以京华、立达、品正为主生产调味品,快速发展。种植业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目前,全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职工达到7.58万人,年支付工资总额11.77亿元;固定职工5.74万人,年支付工资总额10.54亿元,人均年工资可达18360元,月人均工资1500元以上。固定职工中的农村劳动力有4.1万人,占比71.4%。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208家,入社农户7.3万个,辐射带动农户30万个,不少农民通过从事特色种养、技术服务、物流配套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发展全过程,从而实现增收增效。 
(四)项目建设效果明显,集群发展强劲驱动
近年来,焦作市出台专门的支持种植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坚持项目带动、财政引导,大力促进种植业产业集群发展。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在项目带动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集群,形成了“财政为引导、企业为主力、农民为主体”的投入格局,极大地驱动了集群强劲发展。2014年全市开工建设农业产业化集群重点建设项目38个,总投资43.6亿元,固定资产总投资38.9亿元,其中:超10亿元的项目1个,1亿—10亿元之间的项目23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05.8亿元,年新增税收4.7亿元,年新增利润9.5亿元。此外,温县、武陟等地今年又陆续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重点项目,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五)政府重视度较高,集群发展氛围较浓
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专门文件,实行“支持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专项资金” 预算安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地、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指导,并召开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会,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产业化集群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财政、发改、科技、农业等部门的项目资金也向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方面重点投入。2012年我市提出了整市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在河南省地级市中也是第一个,重点规划建设八大现代农业示范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集群发展营造了较浓的氛围。
二、焦作市种植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市种植业产业集群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省委、省政府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竞争力较弱;科技水平较低,名牌产品少;部分集群的带动效应还没有完全显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较为困难;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无论从速度、规模和效益上来讲都比较低,并呈现差距明显拉大的趋势,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农业整体效益提高和发展的瓶颈。
(一) 规模较小,集群效应还没有完全显现
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头领和品牌,龙头企业强大,辐射带动能力就强。然而,在我市种植业产业集群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瓶颈制约因素就是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全国知名企业。据调查,目前,我市种植业产业集群有14个之多,但仅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斯美特食品和天香面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仅有3家。省重点龙头企业仅33家,市重点龙头企业仅11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45家,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以上,而郑州市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3家,省重点龙头企业56家,郑州的白象集团2014年销售收入达47亿元;漯河市、鹤壁市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分别有6家和4家,省重点龙头企业分别有31家和32家,鹤壁的中鹤集团2014年销售收入超30多亿元,其产业园区已建成2平方公里,入驻了13家中鹤独资子公司,年加工粮食80万吨。由此看出,我市种植业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和品牌价值严重滞后于我市种植业产业规模。
种植业原料基地规模小,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不能有效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导致产业链的前端制约作用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市种植业产业的集群发展。人多地少矛盾不仅是我国种植业发展的瓶颈,更是我市种植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耕地面积对种植业发展的制约,土地流转价格的不断攀升,都直接制约着种植业集群的发展。调查显示,目前,土地的流转价格已经由前些年的每亩300—400元攀升到现在的800—900元,甚至1000多元,土地流转价格的不断攀升,就使得种植业的经济效益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种树不如种粮,种粮不如种经济作物,种经济作物不如发展工商业”的问题比较突出,使生产积极性更低;目前,我市14个种植业产业集群中仅有7个种植业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超百亿。
(二)实力不强,竞争力较弱
近年来,我市种植业产业集群发展虽然比较迅速,但是,由于龙头企业品牌竞争力较弱,市场占有率较低,实力不强,导致对农民的带动力不强,集群规模较小。如温县天香面业产业化集群,辐射带动小麦种植面积36万亩,实现小麦就地转化率仅达52%;河南妙字号果蔬产业化集群,辐射带动果蔬种植面积27万亩,实现果蔬就地转化率仅达55%;焦作淼雨果蔬产业化集群,辐射带动果蔬种植面积10多万亩,实现产品就地达转化率仅达70%以上。由此可见,提升龙头企业实力和竞争力,促进我市种植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潜力很大。
(三)科技水平较低,名牌产品少
龙头企业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不仅决定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而且,也决定种植业产业集群的整体科技水平、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有省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10个,但还没有一家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没有一个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而鹤壁市拥有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7个,市级技术研究中心2个,设立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各1个。漯河市共培育出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
(四)贷款较为困难,政策不透明
在市场经济中,资金是企业或种植业产业集群的血液,对于造血功能不强的种植业来说,资金流显得更加重要。许多龙头企业只知抽血,不知输血;目前,种植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靠农户个人和国家,小农经营的资金规模较小,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靠成员以家庭财产担保方式从信用社获得小额贷款,贷款手续繁琐,信贷门槛高,寻找抵押品困难,联系担保户不易,贷款难度大并且贷款利息高。贷款难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样,部分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也较为困难。国家对种植业的资金只是杯水车薪, 因此,农户或合作社发展能力不足,阻碍种植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种植业作为一个投资长、风险大、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弱质产业,必然是国家重视,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发展不够积极,因此,在政策支持方面就会出现国家有政策,但地方不细化和不具体化,导致政策不全面,使政策难以落实;再加上政府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政策不透明,使老百姓很难享受到政策的好处;政府服务跟不上,社会化服务滞后,规模化发展难度较大,严重制约集群发展的后劲。
三、如何通过种一接二连三,促进种植业集群发展
(一)转变观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观念决定行动。我市种植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想取得飞速发展,首先要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趋势,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发展特征,从观念或理念转变入手,用非常态的理念指导种植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破除长期以来种植业发展的传统理念,促进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或规模种植,让种田能手充分发挥用技能专长,解决“未来的地由谁来种的”问题,实现种植业产业集群前端的规模和效益;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绿色安全”的原则,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比较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生产区,通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格局。拓展种植业链条,通过种一接二连三,发展第六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和农民快速增收。促进种植业产业集群发展,政府要充分发挥筑巢引凤的作用,筑巢是前端,壮大种植业规模;引凤更加重要,培育和引进科技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二)明确政府责任,加强扶持引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有形之手,对种植业这个风险大、周期长、效益低的产业的指导和服务不可或缺,尤为重要。目前,明确政府责任是促进种植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内容。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要做好引导、支持和推动三方面工作。要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引导种植业产业良性发展和重点发展。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和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支持重点企业和优势集群发展。要通过争取项目资金、鼓励民间闲散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领域,多渠道增加投入。对种植业集群内的重点建设项目建立项目库,实行台账式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定期跟踪督导,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做好信息通报,推进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要支持或组织成立种植业商会或协会,在提升种植业产业组织化、社会化、规模化的同时,通过种植业商会或协会把政策信息传递给农户,提升政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克服政策的不透明问题。
(三)扶强龙头企业,提升带动效应 
立足焦作实际,落实中央、省市扶持政策,强力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一批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集群。一是要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实现企业、合作社、基地配套发展。二是要以提升企业科技竞争力为重点,强力建设国家级、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要以打响品牌为重点,积极支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四是要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重点,突出抓好企业管理层的知识培训。积极支持伊赛、怀山堂等企业上市融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在产业联接上,既要着力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更要大力引进大型工商业(尤其是发达地区工商企业)和外企的加盟。同时,要深化改革,通过国有涉农企业改革、涉农事业单位改造、部分行政管理部门转制、民间个人或乡村集体组织创新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创办农业龙头企业;要引导龙头企业实行股份制或股份经营,广泛吸收农民参股入股,使龙头企业农民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要推进龙头企业集团化。为了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提高龙头企业综合带动功能和增强竞争力,可发挥各行业优势,组建区域性企业集团,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来调动影响农村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增强企业联合的吸引力。
(四)实施项目带动,彰显竞争效果
各级财政要多渠道整合和统筹支农资金,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支持力度。把农业产业化集群分解为具体项目,在抓好规划和前期开工项目的基础上,强化生产加工、科技研发、基地、物流等环节,再谋划、开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更大发展。要充分利用好台创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大农业开放引资,积极引进项目,推进整个产业升级。 
(五)打造名牌产品,提升竞争力
对省政府命名的种植业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大扶持力度,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发挥试点示范作用。鼓励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名牌产品等,对申报成功的企业给予政策性补助和奖励。支持企业和合作社建设“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加大产品认证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一批“叫得响、打得出、站得稳”的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积极组织企业和合作社,通过参加农洽会、农交会、农博会等活动,扩大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知名度。
以提升企业科技竞争力为重点,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各种研发中心,重点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院士工作站等机构,支持企业引进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线。支持有条件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逐步培育成为国家和省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区,以此带动企业品牌竞争力和我市农业产业化集群上档升级。
(六)创新发展机制,促进种植业集群快速发展
推行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企双赢。按照《河南省农业厅培育发展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工作方案》要求,组织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参加种子基金、互助基金、企业联保等融资业务,缓解长期以来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当前,重点抓好天香面业、鑫源食品、旭瑞食品等7家企业的融资贷款工作。积极支持淼雨、伊赛、怀山堂等企业上市融资。探索集群内企业为合作社、农户贷款提供担保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支持和鼓励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农民担保协会,缓解贷款难问题;积极开展对合作组织授信的探索,对明星合作社、龙头合作社和示范合作社适当提高信用资质,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的激励政策,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通过创新发展机制,实现我市种植业集群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靳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