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如何切实保障民生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21/1/29 10:49:07    来源:科研管理部    作者:张璐     点击数:

 

内容提要:保障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民生问题上强调的重点内容。保障民生对国家、社会、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保障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要求。因此,保障民生不仅要重点关注,更要注重落实。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民生领域立法,疫情等特殊时期更要抓好民生保障,从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关键词:保障  民生 人民群众

作者简介:张璐(1988—),女,河南濮阳市人,中共焦作市委党校马列教研部教师。

 

在刚刚召开不久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其中就提到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也分析了我国在民生保障上还存在短板。因此,如何切实保障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保障民生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部分人富裕不是共同富裕,只有全体人民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都富裕起来才是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切实保障民生,一切工作必须将人民放在首位,必须重视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实事,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兜好兜牢民生底线,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保障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检验标准: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不断发展,还包含了人民群众对小康社会的认可。人民群众对小康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做好民生工作,切实保障民生。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民生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不足和短板。如何解决不足和短板,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只有给人民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才能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汇聚合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保障民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就需要我们切实保障民生。美好生活包含了人民期盼着能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因此,在保障民生方面,就需要我们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手,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的进展。只有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民生,才能逐渐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如何切实保障民生

保障民生对国家、社会及我们每个人都有积极的意义影响,所以我们党对保障民生一直都十分重视。对民生的保障,不仅要重点关注,更要注重落实,从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就决定了当前要保障好民生,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民生才有扎实的物质基础。否则,改善民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其实,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立足发展,把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有机统一起来,使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有效对接、相得益彰,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实现生产的目的,从而不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才能更好的保障民生。另一方面,保障民生,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保障民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及时调整民生保障的标准和范围,并且坚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的不足与短板,才能不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民生保障制度作为“十三个坚持和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为保障民生提供制度支撑。民生保障是无止境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的民生保障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就需要加强各项制度的完善和统筹协调,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继续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将民生保障制度的各项安排统筹协调规划并有机联动。其次,要注重制度的公平性,不断增强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在民生领域,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是薄弱地方,哪里就是要改革的重点,就要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促进民生资源向这些环节倾斜,从而不断健全民生平衡机制,在社会上营造公平正义的氛围。

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就要突出问题,抓住重点。要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兜底民生保障。社会救助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在保障民生、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使困难群众也能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构建综合性的社会救助格局,打造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创新社会救助形式,统筹实施城乡居民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救助制度,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其次,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促进制度重点在更充分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即就业数量要充足,更高质量也就是就业的品质要高,质量要优。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再次,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改革,提高师资质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最后,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构成,因此,要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成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在保障民生领域,政府是首要的责任主体。加大政府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对不同类型的民生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出重点,分轻重缓急,逐步提高民生支出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并且要加强监督,保证财政款项专款专用,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此外,还要健全财政投入的可持续机制,为保障民生提供持续性的支持,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另外,要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的重点项目支出需求。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全民素质。不断加大对就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职业培训制度,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全社会就业提供物质支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资源。逐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等。

(四)加快民生领域立法

有法可依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保障民生强有力的手段。因此,加快民生领域立法,为保障民生提供法律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立法需要不断加强,通过法律的形式将已有的好制度稳固下来,用法律更好的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就业权、受教育权、劳动报酬权、公民安全权等。比如,在医疗方面,加快制定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以保障人民的健康为重点,合理配置、布局医疗资源,促进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此外,在立法中,要充分注重生存、发展、自由、平等、财产、安全等,多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并通过法律的形式,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制定公平公正的制度,统筹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发展,缩小差异,合理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为个人的生存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五)疫情等特殊时期更要抓好民生保障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每个人的平静而正常的生活,同时也破坏了社会正常的秩序。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基本上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老实在家待着,听从党的领导和国家号召,共同度过这一时期的难关。因此,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店、超市等这些作为我们日常生活需要的重要购买渠道能否正常运营,确保实物供给,并保持物价稳定,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民心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实际上,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大部分的购买渠道依然保持畅通,坚持不关门、不涨价,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提供物资保障,维护了社会的正常运行秩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疫情期间针对部分困难群众不方便外出采购生活用品的情况,政府要采取提供生活物资和现金相结合的方式,对困难群众进行救助。此外,一些企业在疫情期间营收大幅下降,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这些企业度过难关。当然,在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也要做好消毒工作,创新经营形式,增加线上销售渠道,推行无接触的配送业务,建立快递驿站,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也更好的保障人民的健康与安全。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体人民同心协力,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在特殊时期依然能够抓好民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