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更新时间:2021/7/9 12:12:13    来源:科研管理部    作者:李国伟     点击数:


党史观,就是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党史观有正确的党史观和错误的党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并对如何树立正确党史观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说:“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下面,我就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依据,谈谈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党史观。

一、坚持以唯物史观作为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

党史观属于历史观的范畴。历史观分为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

唯物史观,又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唯物史观创立之后,结束了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长期统治,使历史破天荒地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真正基础之上。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我们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指南。(1)党员干部在学习和研究党史时,无论任何时候都应当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自觉地以唯物史观为指导。(2)党员干部对待党史上的任何问题,也应当把它们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地、本质地、全面地、发展地、相互联系地进行分析,而不应当脱离一定的历史条件,抽象地、表面地、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待。(3)党员干部在在学习和研究党史时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看到历史本质,看清百年党史发展的主流而不要被支流所干扰。(4)党员干部在学习和研究党史时要把对领袖人物、杰出人物的分析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把个人放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和时代的特定前提条件下,着重分析他们正确或错误的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作为后人的借鉴,而不应当把他们放到“真空”里,把功劳或失败统统归于个人,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和追究个人的责任。(5)党员干部在学习和研究党史时要树立大历史观,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近现代中国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进程中去思考、去评价,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二、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

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有两个决议,一是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二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41年5月——1945年4月,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希望通过系统总结十年内战的经验教训,彻底清算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全党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实现全党的思想统一和政治团结。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分为七个部分,总结了党从成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这一时期的正反两方面的斗争经验,全面详尽地阐述了历次“左”倾错误在政治、军事、组织、思想方面的表现和造成的严重危害,并着重分析了产生错误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从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和思想上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在总结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经验时,强调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的召开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为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在思想上作好了充分准备。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国内和党内一片混乱,如何看待建国后党的历史,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成为当时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共分八个部分,主要内容是:第一,对建国3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了功过是非。第二,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第三,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为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这两个决议遵循唯物史观、坚持历史思维,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一起,系统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体现了党对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所采取的一以贯之的科学态度,为党员干部学习和研究党史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基本要求。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10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创设前提、开辟道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必然追求。

围绕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展开的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构成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党的不懈奋斗史是党的历史的主体,展现的是党和人民群众在历史舞台上创造历史的恢宏画卷,反映的是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非凡历程。党的理论探索史是党的历史的灵魂,展现的是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思想伟力。党的自身建设史是党的历史的红线,展现的是党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而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政治勇气,折射的是打铁必须自身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党员干部只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才会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真正了解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自觉,真正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宝贵经验。

四、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

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坚持唯物史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引导人们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党的重大事件中认识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往往是开启一个历史阶段的起点,连接着历史发展的大逻辑。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党员干部要善于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惊天动地这一系列历史节点和重大事件来学习党史,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认识。

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党的重要会议中汲取历史智慧和奋斗力量。党史上一个又一个重要会议,作为奋斗的证言、作为信仰的烙印、作为前进的里程碑,铺就了我们党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路程。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两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在党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口号,果断地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党的重大会议的科学决策中汲取营养、不断前行。

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党的重要人物的光辉事迹中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党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党员干部学习研究党史,要学习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工作作风,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要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五、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历史的客观性、必然性、规律性的唯心主义错误思潮。它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用孤立、片面、曲解的方法分析、观察党史,以主观代替客观、以细节代替整体、以臆想代替史实,或者歪曲党的历史,或者否定、抹黑党的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割裂党的历史,混淆视听、迷惑大众,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及危害性。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我们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党员干部要保持高度警觉。

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通过否定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否定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必然性、合法性;通过否定党的领袖及其思想结晶,从根本上动摇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民族精神支柱;通过否定党带领人民选择的道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言之,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在于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澄清对党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以正面引导为主,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故事、领袖故事和英模故事,给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以充足的正能量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加强舆情研判,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区分不同情况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作者系中共焦作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