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我见 | ||
更新时间:2021/10/19 16:50:44 来源:科研管理部 作者:杨胜利 点击数: | ||
内容提要:由乡村振兴战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我党“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也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化升级。响应党的号召,顺应时代发展,做好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十分紧迫、重要。 关键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新型集体经济 作者简介:杨胜利(1962— ),男,河南武陟人,中共焦作市委党校副教授。
众所周知,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从战略部署、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到实践创新,获得了快速发展,基本上构建了乡村振兴制度的“四梁八柱”,我市各县乡村乡村振兴实践亮点纷呈,实现了良好开局。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赋予了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更为深刻、更加丰富、更具前瞻的政策内涵,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再强化、再部署、再动员,而且提出了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面临的更加艰巨任务、更趋复杂形势、更为集中的矛盾,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走?如何走得更好?既是世纪之问、时代之问,也是摆在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笔者认为,做好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要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个首要工作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 ,顺应发展规律和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不失时机的把脱贫攻坚工作转变到乡村振兴战略安排上,实现工作核心的战略性转移,把乡村振兴战略从横向层面上由点到面全面推进,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乡村振兴不落一个村。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工作。 抓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个首要工作,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做好有效衔接。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得到了全面消除。进入新发展阶段,绝对贫困已经成为历史,但相对贫困仍然存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还很脆弱,贫困地区仍然面临着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保障短板突出、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低收入人群仍然面临健康不足、就业技能缺乏、家庭负担重、资源获取能力弱等约束,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所有脱了贫的村、贫困人口同步进入乡村振兴的行列,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政策红利。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党务必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既是党的承诺,也是党的号召和呼唤;既是担当,也是目标和方向。提高认识和站位,理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才能实实在在的全面推进我市乡村振兴。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要用好、用活政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个顶层设计比较精准、政策性非常强的战略性工作,用好、用活政策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成效,影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具体来说,第一、用好衔接过渡期政策。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国家为了保持帮扶政策的稳定,保证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制定了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的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5年过渡期,从本质上说,就是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腾出一个的磨合期、缓冲期,让刚刚脱贫的地区和群众逐步由精准脱贫的政策氛围中逐步过渡到乡村振兴的政策环境中,从而,适应并享受乡村振兴政策带给民众的福祉。第二、用活衔接过渡期政策,持续保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态势。要抓好资金投入、扶贫政策、组织体系、扶贫产业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实行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发展产业、参与就业,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第三、充分发挥乡村振兴职能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立乡村振兴职能部门,既标志着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完成了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又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一项国家制度安排。同时,乡村振兴局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形成相应的省市县乡村振兴职能单位的衔接,强化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其职能,发挥其作用,按照五大振兴的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要做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这个核心工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仅要从横向层面上把乡村振兴战略由点到面全面推进,更要从纵向层面,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位一体”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把乡村振兴由顶层政策设计推动到具体政策全面实化、由抓重点工作到实质性的工作推进,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工作。抓好这个核心工作,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把产业振兴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针对目前我市乡村产业除了农业和最基本的一些邮政、交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大多数乡村的制造业、加工业、高端服务业基本处于一种“空壳状态”,缺乏产业组织的背景、网络和优势,更缺乏人才、技术的辐射和带动,使乡村经济发展遭到巨大的损失。重构乡村产业组织和网络,为乡村产业振兴创造基础和条件;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兴农、技术兴农、绿色兴农、标准化兴农;大力发展乡村现代服务业;要加快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要开拓人才、文化振兴的巨大潜能,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 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着力加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制定科学的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培养造就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切实解决农村缺人手、少人才、留不住人等问题;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就不可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没有文化的乡村振兴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不可持续的振兴,因此,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一个底蕴丰厚的新乡村。 (三)要充分发挥生态振兴的巨大作用。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和绿色发展,既是内在要求,也是重要动力。目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社会共识。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我市乡村振兴一个共同追求。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业、生态农业必然成为一种新业态,为国家的“内循环”注入源源不断的优质能量。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必须加快补上这块突出短板。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一批环境优、生活好、乡风美的美丽宜居村庄。 综上所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就是以更高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更广视野全面谋划乡村振兴,在更深层面全面发力乡村振兴。 三、要做好“全面保障”推进乡村振兴这个关键工作 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即举全党全社会之力,通过组织和要素两大保障,“全面保障”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 抓好“全面保障”推进乡村振兴这个关键工作,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举全党之力在组织上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伟大事业,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组织保障。在中国,推动这项伟大工程的任务义不容辞的就必然要落在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举全党之力全面保障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强化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就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要扛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摆在优先位置。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二是要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坚持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作用,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三是要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党的基层组织是凝聚广大农民群众,形成强大合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四是要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落实机制。建立各级党委和政府每年向上级党委和政府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对市、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加强考核结果应用,注重提拔使用乡村振兴实绩突出的市县党政领导干部。 (二)举全社会之力在要素供给上全面保障推进乡村振兴 社会之力就是社会人、财、物等要素之力。举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就是调动全社会的人、财、物等要素,优先、集中投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全面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 举全社会之力在要素供给上全面保障推进乡村振兴,首先,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切实转变干部的理念和认识。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同政绩考核联系到一起,层层落实责任。其次,完善政策,调动要素投向“三农”的社会氛围、政策渠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给广大青年提供了锻炼成长的广阔舞台,让广大青年投身于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深化改革之中,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行动,就一定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要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形成强大合力。再次,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农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教育引导,把发动农民、组织农民、服务农民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转变农民理念,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
|